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再生利用改造案例研究

首页    案例    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再生利用改造案例研究

 

图片3

作者:纪子博

随着我国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后工业时代的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工业建筑领域专家们的呼吁下,在《北京倡议》、《无锡建议》的推动下,《下塔吉尔宪章》逐渐被众多的人们所了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利用,开始成为当前较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可追溯至清末的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自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展开的三线建设,大大加快了我国中西部的工业化进程,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布局了工业基础设施。第四个五年计划中后期,中共中央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1990年以后,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三线”企业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此后,经过不断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退二进三”、“退城进园”,至今,多数三线企业都搬离了原来的厂址,位于城区的工厂多数开发成了房地产,位于市郊及边远地区的工厂多数成为了工业建筑废墟。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文明都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保留工业文明时代的遗迹,加以保护,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动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工作,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三线企业工厂遗址再生转型的成功案例--贵州遵义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建设背景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西安路、温州路和南宁路交汇处,原为贵州长征电器集团长征十二厂的生产厂区,园区占地105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原名长征电器基地,是按照国家三线建设部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由上海电器公司下属企业内迁遵义组建而成,共15个生产企业,2个子公司,1个研究所,是国家部署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电器专业生产基地,为全国“五大低压电器基地”之一。

21世纪初,随着遵义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遵义实施了“退城进园”、“退二进三”等工业布局调整,长征电器公司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异地搬迁的压力,而原有的工业厂房大多被作为房地产项目进行了开发。

但在那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长征人,对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对抛洒了青春热血的这块热土有着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渴望能保留下一片当年的厂房,留住三线人的历史记忆。如何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让老旧的厂房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摆在长征人面前的新课题。

2012年,长征电器集团改制重组企业长征电器投资集团公司提出利用自身的三线建设工厂遗址原厂房结构改造建设“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想,目的是保留三线记忆,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潜力,助力推动遵义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3年,身为市政协委员的长征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罗德生联合50多位市政协委员递交了《关于建设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议》的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考察调研后,遵义市政府于2014年6月正式明确建设三线文化创意园,并确定遵义长征投资集团公司为园区投资、规划、建设、运营主体,项目名称定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

图片3

二、策划思路

按照遵义市政府“把园区建设成为遵义市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弘扬三线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A级旅游景区、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文化新地标”的要求,结合老厂房的实际情况,园区投资方提出了“保留工业遗产,提升艺术气质”的规划思路,确立了“创意、时尚、休闲、怀旧”四大主题,确定了文化创意、三线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广场、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园区不仅保留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也是工业遗存的体验空间,更是时尚、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1964文化创意园,在历史与现实、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中,承载三线建设的历史和情怀,展示创意生活的时尚与美好,点点滴滴融入艺术创作、创意设计、三线建设博物馆、艺术画廊、艺术广场、音乐酒吧、怀旧咖啡、特色餐饮、旅游休闲之中。

图片3

三、规划设计

园区按照四大主题规划了文化创意、三线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广场、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主要包括创意设计中心、多功能展厅、艺术中心、健身中心、12空间生活美学馆、三线建设博物馆、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玉兰园、主题酒店等。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在规划设计时,将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与现代艺术创意地融为一体,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给老厂区注入了紧扣时代脉博的生命力,让园区成为有历史、有创意、有精神的文化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文化新地标。

图片3

博物馆

图片3

主题酒店

图片3

时尚餐厅

图片3

休闲广场

四、运营模式

2014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遵义市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遵党办发[2014]25号)文件,遵义长征电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遵义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综合性国有独资投资管理公司,以资本运营、产业投资和项目管理为基础业务,公司下辖遵义新长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遵义长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管理有限公司和遵义长征电器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确定由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体策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共使用土地105亩,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了支持措施:一是支持挖掘存量土地价值,对于符合划拨要求的原有75亩历史遗留国有划拨土地,继续保留以划拨方式使用;二是保障扩建用地供应,根据创意园建设需要,扩建所需用地约30亩,其中15亩符合划拨要求,仍旧以划拨方式供应,涉及商业经营的15亩,采用出让方式供应等。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于2015年2月动工,2016年5月完成一期建设并顺利开园。在园区建设的同时,长征投资公司围绕园区主题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确定园区业态,实施精准招商,在园区建设期间即全面完成园区招商工作。现园区入驻商户60户(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企业38户),主要业态为创意设计、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文化作品展示、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休闲娱乐等。

五、经营效益

园区开园以来,共出租面积21000平方米,商户入驻率达100%。从园区运营情况来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园区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亲临园区视察和指导工作,先后有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国家部委和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陕西、青海等省市部门领导到园区参观、考察和调研。省、市各大媒体先后对园区进行报道,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名声从遵义迅速向全国传播。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的主题定位、改造效果、业态布局、运营状况得到了各级政府、省内外游客、专家、学者和三线人的高度关注与好评。据不完全统计,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类人员100万余人次。

国家部委、贵州省、当地市、区各级政府和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先后授予园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指定研讨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论坛基地”、“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遵义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遵义市科普教育基地”、“遵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遵义市职工教育培训基地”、“遵义市青年之家”、“汇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汇川区科普教育基地”、“汇川区创业就业基地”等。贵州省文化厅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作为贵州省唯一项目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六、经验总结

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是三线文化与时尚文化、三线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历史记忆和未来期许的完美交汇,是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案例。遵义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可总结如下:

1.利用老工业厂房改造成旅游景观或文化创意园,在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我国也有不少。但是,将我国特殊时期的特殊遗产--三线建设遗址--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和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还是一个先例。三线工业遗址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与新兴产业实现再融合,进行再生和开发利用,为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和再生确立了一个较好的方向,也为保留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遗产树立了一个标杆,符合当前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既有历史文化意义,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2.政府支持是关键,政府与企业职能的明确界定是前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也可由政府委托企业代行运营职能,进行商业化运作,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增长,也可以解决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以发展的眼光解决存量问题的良好方式。

3.组织原厂职工组建投资运营主体是较好的选择,既解决了原厂职工的安置问题,满足了职工的怀旧情感,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4.产权清晰、主体明确、职责明确,是成功的保障。遵义投资公司的做法就是在确立主体、明确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比如,专门明确公司文化办公室职责,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编制项目实施报告书、报上级部门审批等。

5.面向市场,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是基础,是根基,但更重要的是面向市场,策划先行,定位好消费主体,面向消费主体设计园区功能、开发相关业态,实现产业集聚,以获取市场的认可,产生效益,运作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生命力。

2019年9月11日 14:55
浏览量:0